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达11.1万亿元
软件产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交出稳健答卷。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1126亿元,同比增长13.0% 。
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软件业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润总额达14352亿元,同比增长8.7%。
软件业务出口同样保持正增长,前三季度出口额达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01 行业全景:稳健增长背后的结构优化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软件产业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增长潜力。
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1万亿元大关,达到11112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保持了13%的较快增速 。
这一数据表明,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软件行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润方面,前三季度软件业利润总额14352亿元,同比增长8.7%。
虽然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反映出行业在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
从出口情况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恢复,软件业务出口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这一正增长态势表明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
02 领域分析:各细分市场表现各异
软件产业各细分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反映了数字化转型不同层面的需求变化。
软件产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收入23854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的21.5%。
其中,基础软件产品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9.8%。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表现尤为亮眼,前三季度收入76433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行业收入的68.8%,成为软件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1587亿元,同比增长13.7%。
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234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位居前列。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11.1%。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6.9%。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212亿元,同比增长8.7%。
03 区域格局:东部引领与多元发展
从地区分布看,全国四大区域软件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但增速略有差异。
东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3.8%,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中部地区同比增长13.0%,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西部地区同比增长10.7%。
东北地区同比增长9.5%。
重点区域表现突出,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
长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具体省市看,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前5位。
其中,北京同比增长14.9%,广东同比增长9.2%,江苏同比增长14.3%,山东同比增长13.4%,上海同比增长20.2%,上海以超过20%的增速领跑全国。
04 趋势解读:软件产业驱动数字化转型
前三季度软件业运行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服务占比近70%,表明中国软件产业正从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软件稳定增长(9.8%)反映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在软件行业得到切实落地。
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高速增长(16.9%)则体现了在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可控战略推动下,相关设计活动持续活跃。
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软件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软件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这些地区凭借人才、政策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正成为软件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软件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长三角地区以15.0%的增速一马当先,东部地区以超过八成份额的主导地位,勾勒出软件产业高地引领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从基础软件到工业软件,从云计算到集成电路设计,每个细分领域的进步都是中国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