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人徒步被困河南辉县南太行山悬崖,1人突发疾病遇难
数百米高的悬崖、零度的低温、瓢泼的大雨,19名徒步者被困南太行未开发区域的险峻悬崖上,一场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
10月24日下午,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境内的南太行山张良洞附近悬崖发生险情:一支19人的徒步团队被困在数百米高的悬崖上。
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后,辉县神鹰救援队、斑马救援队和消防救援队冒雨赶赴现场,展开紧急搜救。
遗憾的是,其中一名50多岁的男子因突发疾病且未带药不幸遇难。其余18名被困人员已安全转移。
01 雨夜救援
深秋的南太行,已然寒意逼人。山里温度仅有0℃-2℃,加上持续降雨,使得救援工作异常艰难。
“山里下着大雨,能见度低,路非常难走而且危险,我们进山就用了3个多小时。”辉县神鹰救援队队长祁海涛回忆道。
救援人员赶到事发区域时,已经有几名体力尚可的徒步者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撤到山下农庄。
余下七八个人看守遇难者遗体,等待救援。
面对有人受伤、有人出现失温迹象的紧急情况,救援人员征求了每个被困者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冒雨下撤。
在3支救援力量的护卫下,除遇难者遗体外,其他被困者全部于10月25日凌晨安全撤至山下农庄。
02 艰难的遗体转运
10月25日,救援人员再次赶到事发地,对遇难者遗体进行转移。
据介绍,遇难者是一名50多岁的男性,体重150多斤。
悬崖地带地势险峻,给遗体转运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救援人员不得不打铆系绳,计划用大型运输无人机将遗体从悬崖上转运至下方,然后人工抬行两个多小时山路进行转移。
截至记者发稿时,对遇难者遗体的转移工作仍在进行中。
03 南太行:美丽与危险并存
南太行山区域地貌奇特,景色壮丽,但也隐藏着无数危险。
此次事发区域为南太行山未开发区域,当地明确禁止攀爬和徒步,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救援人员表示,就在10月7日,南太行山上午屿村“蝎子楞”附近,一名29岁男子饶某辉登山失联,至今音讯全无。
不到一个月前,10月12日,一名22岁的大三学生王某某与4名网上认识的驴友在南太行老龙口瀑布下方拍照时,不慎坠崖身亡。
据当地户外领队介绍,老龙口瀑布落差达300米左右,王某某的坠崖地点是在离水潭100多米的二道崖。
该区域设置有“未开发区域,禁止人员通行”等提示牌。
04 徒步安全警钟
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徒步意外事件。
10月16日,深圳市大鹏新区七娘山“望郎归”徒步路线,一名32岁男子独自徒步过程中失联。
尽管救援人员后来找到了他,但最终经抢救无效离世。
10月19日,在广东省惠州市白云嶂景区,一名男子在徒步登顶途中晕倒,经多轮抢救后不幸离世。
这些事故揭示出户外徒步活动中隐藏的巨大风险,尤其是在未开发区域、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风险更为突出。
05 安全徒步指南
面对频发的徒步事故,消防部门提示大家在追求诗与远方的同时,也要树立安全意识,理性选择出行地点,不盲目跟风打卡,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提示,户外徒步应牢记 “四要”和“四不要”。
“四要”
选择正规景区、开放路线,避免野景区、野路线;
佩戴专业的导航设备,头灯、绷带,还有应急救援物资等;
在72小时持续关注当地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一旦出现橙色预警,立即取消出行;
结伴同行,向亲友报备路线和返程时间。
“四不要”
不要盲目轻信互联网上传的非专业的攻略;
不要私自进入未开发的区域;
不要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
不要在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出行。
据官方信息,截至10月25日,18名被困人员已全部安全转移,而救援人员对遇难者遗体的转移工作仍在进行。
悬崖上的这场生死救援终于落下帷幕,但留下的生命教训值得每位户外爱好者谨记。
南太行山的险峻与美丽共存,但生命不能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