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要实现从“够用”到“好用”的转变,需在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具体如下:优化充电桩布局:加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实时监测充电桩使用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充电需求,从而优化充电桩的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针对城市居民聚集区、商圈及高速路服务区等充电需求高的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和功率;对于偏远地区使用率偏低的充电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或优化配置。推动信息共享和技术兼容:建立统一的充电服务平台,整合不同运营商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兼容,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查询和使用充电桩。比如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的这种模式,用户只要下载任意一家APP,即可查询并使用其他所有加入的运营商充电桩,实现从场站查询、导航、充电到支付环节的全面互联互通。提升充电设施运维水平:加强对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故障充电桩,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同时,可采用智能运维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充电桩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加快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场站,通过协同控制技术,灵活调节储能、换电装置的充放电时段和功率大小,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运行。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在高速路服务区等区域采用动态定价策略,引导车辆错峰充电,缓解高峰时段的充电压力。例如,在充电高峰时段提高充电价格,在低谷时段降低价格,鼓励用户合理安排充电时间。整合闲置资源:推出充电桩共享平台,整合社会闲置充电桩资源,提高使用效率。部分城市已开展相关实践,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为车主提供了更多的充电选择。加强与导航软件合作:充电运营商加强与导航软件提供商的合作,实时显示充电桩位置与使用情况,为车主提供便捷的充电引导服务,帮助车主更快速地找到空闲充电桩,减少寻找充电桩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