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挑战,水泥业可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在生产、管理等环节推进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具体如下:绿色化拓展路径 升级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和应用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如中材国际的全氧燃烧技术,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提升碳减排效率。同时,改进关键生产设备,如全球最大水泥篦冷机,其热回收效率达75%以上,能有效回收热量,让水泥生产更节能。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利用水泥窑高温煅烧的特点,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还可像徐州中联邳州分公司那样,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水泥熟料利用系数,减少熟料使用量,实现碳排放量减少25%以上。 发展新能源与节能项目:积极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如临沂中联6.5MWp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全年可发电1000万kWh,节约标煤32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00吨。还可采用节能照明、电机变频调速等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建设绿色工厂与矿山:按照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标准,优化厂区布局,加强绿化美化,如平邑中联绿化厂区面积8万余平方米,实地绿化系数达到31.6%。同时,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确保废气、废水、废渣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智能化拓展路径 打造智能生产系统:利用APC+AI、在线质量检测、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原燃料配料、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如海螺集团的水泥建材行业大模型,可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异常预警秒级响应,海螺水泥白马山工厂基于该模型实现了熟料强度预测,准确率超85%。 构建智能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涵盖能源管理、安全监管等功能的智能管理平台。如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高端装备智造园的“双碳”管理平台,能实时管控能源,记录碳排放轨迹,还可精准找到供应链中的“高碳环节”。 实现智能物流与仓储:引入无人值守地磅、智能装车系统、自动化仓储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如东平中联建设了原材料进出场及散装水泥购买的全过程无人值守操作系统,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工作量。 开展智能矿山建设:利用无人机、5G技术、全自动钻机等,实现矿山开采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泰安中联利用无人机建立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采用全自动钻机和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实现全流程“装、运、卸”作业过程的无人运行,生产效率提升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