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胞朱永森的创业“三级跳”:从大脸鸡跳到两岸文创孵化的破局之路当浙江湖州的台胞朱永森在2025年国庆节当天与设计团队讨论青年文创平台改造方案时,这位在大陆深耕15年的创业者,正站在自己创业生涯的第三个里程碑上。从2010年开出第一家"大脸鸡排"小吃店,到2015年转型奶茶品牌布局长三角,再到如今打造两岸青年文创孵化基地,朱永森的创业轨迹不仅是个人商业智慧的体现,更折射出台胞登陆创业的典型进化路径——在把握大陆市场机遇的同时,以持续创新应对行业周期与消费变迁。## 第一跳:小吃赛道的窗口期捕捉(2010-2015)2000年初,来自台湾台中的朱永森因贸易采购首次踏足湖州,这个被他误认作"福州"的江南水乡,最终成为他的创业沃土。在积累了十年贸易经验后,他敏锐察觉到大陆餐饮业的爆发潜力,于2010年与朋友合伙开设以"大脸鸡排"为核心产品的台湾小吃店,恰好踩中了大陆休闲小吃的黄金发展期。当时的市场环境为这类台湾特色小吃提供了天然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年轻消费群体对西式快餐和特色小吃的需求激增,而台湾小吃以其独特风味和亲民价格迅速打开市场。朱永森的大脸鸡排凭借"比脸还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正宗台湾风味,很快成为湖州游客打卡的热门选择。这种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之上——据同期行业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大陆鸡排类小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消费者对特色小吃的尝试意愿达到峰值。然而,小吃行业的低门槛特性注定了竞争的白热化。朱永森在经营中逐渐发现,单纯依靠产品特色难以构建长期壁垒。当时市场上同类鸡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这段创业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大陆市场机遇很多,但必须敏锐地适应每一个'转弯',不断求变才能跟上这里的发展节奏。"这种危机意识,为他后来的战略转型埋下了伏笔。## 第二跳:从舌尖生意到田园综合体(2015-2020)2015年,在鸡排市场竞争达到顶峰之前,朱永森果断开启第二次创业转型,创立自有奶茶品牌。凭借此前积累的餐饮运营经验和对台湾饮品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奶茶品牌在长三角地区迅速扩张,鼎盛时期门店数量突破百家。这次转型展现了他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当时大陆新式茶饮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消费者对品质茶饮的需求开始超越传统奶茶。但朱永森并未满足于单一餐饮品类的成功。2017年,已在湖州成家立业的他,在妻子的家乡东林镇创立"青芜家庭农场",引入台湾成熟的休闲文创农业理念,打造了鱼菜共生、虾稻共生、萌宠乐园等多个"小而精"的业态板块。这一转型背后,既有个人生活状态的考量,更蕴含着对产业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当时大陆休闲农业市场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对亲近自然、体验式消费的需求日益强烈。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体现了台胞创业者独特的优势——将台湾精致农业经验与大陆市场需求相结合。例如,鱼菜共生系统既保证了农产品的生态品质,又形成了具有观赏性的农业景观,实现了生产与休闲功能的有机统一。这种模式不仅获得了市场认可,更让朱永森实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他坦言:"两个女儿都落户在湖州。我认为大陆的发展环境非常好,让下一代在这里成长,是我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第三跳:文创孵化的生态构建(2020-至今)近年来,随着大陆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两岸青年交流的日益密切,朱永森再次抓住机遇,启动创业生涯的第三次跨越——打造两岸青年文创孵化基地。这一转型标志着他的创业格局从单一产业运营升级为生态平台构建,目标是为更多两岸青年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项目孵化和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支持。文创孵化基地的设立,既是对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自身创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朱永森充分发挥自己在大陆15年积累的商业人脉、运营经验和政策理解,构建起连接两岸文创资源的桥梁。基地不仅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更注重产业链的培育,通过引入台湾文创设计理念,结合大陆广阔市场,帮助青年创业者将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目前,该文创平台已启动青年文创空间的改造项目,计划打造集创意办公、产品展示、交流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朱永森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两岸青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实现创业梦想。这种从"个人成功"到"生态共赢"的转变,展现了台胞创业者在大陆市场不断成长的深度与广度。## 台胞创业的变与不变朱永森的创业"三级跳",折射出台胞登陆创业的共性特征与发展逻辑。在变化的层面,他的每一次转型都精准把握了大陆消费市场的升级趋势——从休闲小吃到品质茶饮,再到文创体验,清晰反映了大陆居民消费需求从物质满足向精神追求的转变过程。这种持续求变的能力,是台胞创业者适应大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不变的层面,朱永森的创业始终围绕两个核心:一是对台湾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无论是鸡排、奶茶等饮食文化,还是休闲农业、文创设计等产业经验,都是将台湾成熟模式与大陆市场需求相结合;二是对大陆发展机遇的坚定信心,即便在奶茶行业起伏、疫情冲击等挑战面前,他始终扎根大陆,最终实现事业的持续升级。朱永森的创业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像他一样,在大陆实现了创业突破。例如,在福建漳州创业的台胞庄书贤,从面包烘焙店转型承包企业食堂,将台湾特色餐饮引入大陆企业后勤服务;还有众多台青在电商、文创、农业科技等领域开拓创新。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台胞登陆创业的生动图景,也印证了大陆市场的包容性与成长性。从大脸鸡排的烟火气到文创基地的理想主义,朱永森的创业之路跨越了15年时光与三个产业赛道。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台胞登陆创业不仅要把握市场机遇,更要具备持续迭代的勇气和能力。在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样的创业"三级跳"或许将成为更多台胞实现梦想的路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