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确实面临着业绩滑坡与资产承压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业绩增长乏力: 净利润增速下滑:2021-2023年间,苏州银行净利润增速从21.08%逐渐滑落至17.41%,2024年更是锐减至10.15%,增长乏力态势明显。 营收结构问题:利息净收入增长幅度逐年收窄,2024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63.93亿元大幅减少至59.76亿元,降幅高达6.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2022年短暂增长后,2023年便再次出现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从11.07亿元下降到9.27亿元,降幅接近16.3%。这表明其过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多元化收入渠道构建滞后。 非主营业务收益不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虽分别实现了29.48%和190.11%的增长,二者合计占收入的比重也从2023年的17.12%提升至23.2%,但这类收益稳定性极差,深受市场波动影响,难以支撑业绩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承压: 零售贷款占比下降:苏州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已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零售贷款占比为33.2%,到2024年上半年骤降至29.15%,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零售不良贷款率上升:2024年,苏州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从2023年的1.02%攀升至1.33%,远高于该行0.84%的整体不良率。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在半年内急剧上升0.76个百分点,从1.51%跃升至2.27%,与2021年的0.57%相比几乎翻了四倍;消费贷款不良率也从2021年的1.00%逐步上升至2024年的1.38%。 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大:2024年11月1日,苏州银行拟转让2.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折扣率低至0.311折,该笔资产涉及35759户借款人,逾期天数平均达到1472天,回收可能性微乎其微,反映出个人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不良风险严峻。此外,苏州银行还存在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自2024年以来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如因项目贷款“三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数据治理违规等被罚款,以及基金托管业务在人员管理、估值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被出具警示函。同时,2023年起高层变动明显加速,新领导班子的磨合及战略执行的稳定性面临考验。这些因素都给苏州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使其面临较大挑战。
|
|